北京智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郵 編: | 15810687836 |
電 話: | 4006-099-690 |
網 址: | www.hpcmonex.net |
公司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和盛大廈 |
最近,一篇名為《八角茴香對鹵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8萬字博士論文在網上迅速走紅。據了解,該論文的作者是一名陜西師范大學的女博士,名叫孫靈霞。她的這篇論文一經陜師大官方微博發布后,馬上受到了網友的高度關注。有人問,“這得用多少只雞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論文?”也有不少網友反映:“厲害,一道鹵雞都能研究得這么專業”,而這篇論文也被贊為最美味的論文。
讓鹵煮實現工業化生產
孫靈霞說,八萬字的論文就講了八角這種香料對鹵雞肉風味的影響,這是一個基礎研究,出發點和目的就是著眼于應用。
“傳統肉制品很多都是手工作坊生產,工藝質量穩定性差,不能很好地保證品質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包括風味的一致性。”她說,風味難以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進行工業規模化生產,就很難做到和原始品質風味保持一致。她表示,論文主要講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沒有加入八角茴香的鹵雞肉到底有什么區別,通過這種對比來了解香料在鹵煮過程中有什么影響,風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鹵煮的溫度、火力、加熱時間,讓風味達到可控。
“答辯的時候,導師組老師提了很多問題,實際應用的問題提得比較多。”她說,這也是我們的切入點,我們計劃花較長的時間把這一塊做起來,通過研究使得工業化生產的風味盡量達到傳統的味道,并實現穩定。
論文講的不是一道菜
今年34歲的博士生孫靈霞是一名高校老師,目前在陜西師范大學讀在職博士研究生,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動物資源開發和利用。這幾天正忙著博士論文的答辯,對于自己的論文在網絡走紅,她感到很驚訝,“我沒有想到論文受到大家的關注,出乎意料。”
孫靈霞介紹說,鹵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原始時代沒有食鹽沒有調味品,人們沒有注意到可以用調料調節食物的風味,只是用火源加熱,后來人們對飲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就加入一些外源的東西比如調味品,來增強或改善食物的味道。
八角與鹵雞肉這兩樣食材放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聯想到烹飪。孫靈霞解釋說:“這和完全意義上的烹飪有一定的區別,烹飪更注重技巧,我們這個主要是做科學研究。”“這篇論文講的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傳統的醬鹵肉制品。”主要研究香料對肉制品風味的影響,讓風味實現可控。
記不清用了多少雞大腿
“傳統肉制品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廣受人們的喜歡,鹵煮的歷史很悠久,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孫靈霞說。
那么一篇八萬字的博士論文究竟要用多少雞肉做實驗才能完成呢?孫靈霞告訴記者,自己做實驗沒有用整雞,只是用了雞大腿,數量很大,不過究竟用了多少,自己已經記不清了。而選擇八角茴香,也只是因為覺得八角茴香是人們日常生活比較常用的香料,比較經濟實惠,不管是燉煮雞肉或者排骨,都會用到八角。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科學有效,我們固定選用了廣西產的八角茴香,雞大腿則是由河南的一家企業提供。”她說,做實驗時將雞腿鹵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區域取樣,再通過電子儀器來檢測產生風味的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鹵煮后的雞腿是可以吃的,但我們很少吃。”她笑著說。
本文關鍵詞:最美味論文 女博士最美味論文 八角對鹵雞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