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科技 食安專家 全國服務熱線:

      行業資訊

      媒體臥底茶葉市場:香味可調年份造假 以次充好
      時間:2018-03-26 09:58:48 來源:寧波廣電網 點擊:666次

      “明前茶,貴如金”,眼下正是新茶上市的時候。在高價的誘惑下,有些不良商家甚至用陳年舊茶冒充新茶,蒙騙消費者。而由于茶葉知識匱乏,普通消費者往往難辨真偽。前些日子,李先生就遇到了真假新茶的煩心事。


      李先生花了1200元在浙江寧波鄞州區橫石橋茶葉市場,買了一批聲稱剛剛上市兩三天的龍井新茶,想著請茶商朋友品鑒品鑒。沒想到對方連嘗都沒嘗,就說李先生上了當。


      上篇:茶葉市場貓膩揭秘(上)——真假新茶?


      茶葉批發商:“這個茶一聞,馬上就知道是陳茶。”


      這位茶商表示,今年的龍井新茶,最近才剛開采鮮葉,正式上市還得過些日子,很多茶商都會在這個時候處理庫存的陳茶。聽茶商朋友一說,李先生頓時傻眼了。


      隨后,記者趕到了鄞州區橫石橋茶葉市場,李先生購買茶葉的這家店鋪,面積約200平米,主營鐵觀音、普洱茶、紅茶、綠茶等各類茶葉,記者看到,這里也算是市場內規模較大的一家茶葉鋪了。此時,店里的老板正在給顧客介紹茶葉。


      顧客:“這個就是今年春季的新茶?”


      店家:“剛剛出來的,剛剛出來兩天了,一千兩百元一斤,現在新茶沒賺錢的。”


      對于這批茶葉的品質,老板很有自信。


      “很透明的,綠茶每個人都懂,你只要細、芽頭完整,就要貴。”


      最終,兩位消費者以一千兩百元每斤的價格買了半斤茶葉。誰知消費者一走,這位老板的說法就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這是去年的明前茶,今年的本地的要過幾天(才上市)。”


      當天,我們邀請了一位業內人士,來店里購買新茶。此時,老板又拿出了那包去年的明前茶,開始推銷起來。


      “新茶上的不多,沒幾斤了,我現在賣掉只剩下三斤、四斤茶葉了。”


      但是,當業內人士對這批茶葉的品質提出疑問時,老板立即改了口。


      業內人士:“你這個鮮爽度沒有那么鮮啊。”


      店家:“對對對。”


      業內人士:“甜味是有的,但是鮮爽度沒有那么夠。”


      店家:“這么早的茶葉都是蓋棚的,它一顆一顆塑料布捂起來的,哪有這么早的(新)茶,這種茶已經反季節了。”


      這次, 這批茶葉從明前茶搖身變成了反季茶、大棚茶。老板私底下說,面對更加專業的顧客時,他還有別的絕招。


      店家:“可以調進去的,你再過一個月來買就說是新茶了,沒有陳茶了。”


      記者:“那價格呢?”


      店家:“價格可以提上去了。”


      記者:“就是可以把陳茶當新茶賣了吧?”


      店家:“嗯。”


      老板口中的“調茶”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為了一探究竟,記者應聘入店,在沒有顧客的時候,老板會將這些陳茶放入一臺類似烘箱一樣的機器里,大約一個多小時后,拿出了烘好的茶葉。


      “聞一下香氣有沒有上來?很香啊,這個不會烤一烤就變色。”


      原來, 正是通過這臺機器,陳茶在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溫度的烘焙后,本身的霉味會被驅散。陳茶搖身一變,成了新茶。


      記者:“一斤能賣多少錢”


      店家:“七百元至八百元。”


      記者:“不烤的話呢?”


      店家:“不烤不好賣。”


      記者:“那這些茶烤完以后一個月后它就是?”


      店家:“不用一個月,現在就可以當新茶賣了。”


      短短幾天,這些高仿新茶被陸續加工出來。其中一部分還被送往鄞州區金鐘茶葉市場的分店。記者估算了一下, 這批高仿新茶大約有三十斤,如果按每斤七百元的價格出售,老板可以獲兩萬一千元,但是如果當陳茶賣,以正常的市場價格,老板可能連一半都賺不到。


      那么,這些高仿的新茶是否真的毫無破綻,記者帶著店里的陳茶,和烘焙過的高仿茶,找到了奉化林特總站茶葉專家、奉化曲毫創始人——方乾勇。在不告知陳茶、高仿茶和新茶的情況下,方乾勇通過茶葉的香氣,沖泡,有了判斷,他發現中間的這款茶經過了烘焙加工。


      奉化林特總站茶葉專家方乾勇:“不可能光把霉氣烘掉,霉氣烘掉的時候,香氣也烘掉了一部分。”


      最終,方乾勇在品嘗過三杯茶以后得出了結論,兩杯陳茶經過一年之后,茶葉濃度比較淡,特別是經過烘焙的高仿茶,味道就更淡。為此,他提醒愛喝茶的消費者,買茶葉的時候最好先泡一下茶。


      奉化林特總站茶葉專家方乾勇:“最好用杯子泡一下,如果有陳味的、滋味比較淡的、沒有新茶那種濃度,那么也可以基本判斷這個是陳茶。”


      看人賣茶,以舊當新,以次充好,讓消費者難辨真假,屢屢上當。但茶葉市場里的貓膩遠不止這些,有些商家還會通過虛構茶葉年份、混淆茶葉等級來謀取暴利。


      下篇:茶葉市場貓膩揭秘(下)——那些不為人知的陷阱


      記者臥底的這家茶葉店主打的濃香鐵觀音,也就是俗稱的老鐵,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茶葉,店家一邊給大家分茶一邊開始講述這款陳年老鐵的種種好處。


      顧客:“這個喝幾杯會打嗝、消化嗎?”


      店主:“通氣,沒有接觸過的人很快的。”


      一番品嘗之后,店家開始掐準時機向客戶推銷這些茶葉,老板介紹,店內在售的老鐵共有紅色、金色和黑色三種包裝。


      老板說,“老鐵”的等級越高,就意味著茶葉的品質越好,價格自然也就越高。


      “這是三級茶,這個三百元一斤。”


      但是記者發現,同一種包裝的濃香鐵觀音在總店和分店的身份卻不一樣,這種紅色包裝的三級茶在分店里,搖身一變成了特級茶,價格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記者:“這個也是特級的?”


      分店老板娘:“嗯,特級它分好幾種的,特一特二的。”


      記者:“你確定這個是特級的?”


      分店老板娘:“確定,這個你放心,你自己喝喝也知道的。”


      記者:“五百元一斤?”


      分店老板娘:“是的。”


      紅色包裝的三級茶怎么到了分店就變成了特級茶了呢?老板娘向記者傳授了賣茶的套路,原來這賣茶不僅要學茶葉知識,還要懂營銷,同樣的茶,對不同的顧客就要有不同的說法。


      記者:“老板跟我說是三級的。”


      老板娘:“嗯,是的。”


      記者:“其實這個就是三級的茶?”


      老板娘:“對的。”


      記者:“那說成特級的沒關系嗎?”


      老板娘:“沒事 , 你能說成特特級也可以。反正只要合顧客的口味,你愛咋講就咋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溪鐵觀音國家標準,產品的標簽應符合相關規定,并標示相應的類型和級別。然而,這些茶葉包裝上并沒有任何等級標識,信息也可以隨意更改,再加上消費者鑒別能力有限,像商家這樣用低級茶替代高級茶忽悠消費者,已經成為了一種慣用手段。


      記者算了一筆賬,這種三級鐵觀音成本價大概是90元每斤,批發價是135元,冠上特級的標簽后,賣到消費者手上就達到了500元每斤。


      而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除了混淆茶葉的等級外,一些茶商還通過虛構茶葉年份來抬高價格。


      媒體臥底茶葉市場:香味可調 年份造假 以次充好


      店主一再向客戶強調,濃香鐵觀音的年份越久,就越珍貴,當然價格也就越高。


      茶葉總店老板:“黑色的是20年。”


      記者:“紅色的呢?”


      茶葉總店老板:“10年。”


      實際上,店主私下坦白,這些濃香鐵觀音的儲藏時間根本達不到宣傳的年份。


      記者:“紅色的多少年?”


      茶葉總店老板:“五六年。”


      記者:“黑的那個(多少年)?”


      茶葉總店老板:“這個好像是2007年的,也就是11年了。假如05年的你能賣到2000年你就可以了,可以多說幾年,他們白茶不是一樣嗎?”


      正如店主說的一樣,最近流行起來的福鼎白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四個字——越陳越香。 這也使得一些茶葉商販,把宣傳的重頭戲放在了儲藏年份上,一時間市場上開始充斥著動輒五年陳、十年陳甚至十幾年陳的老白茶。


      店家:“白茶是因為它是”一年茶 三年藥 七年寶“,所以它越老對人體的功效就越好。新的大概幾十塊的,稍微有年份的大概兩百多、三百多。它可以收藏,我們還說越老越值錢,年份越高的越值錢。”


      在一家茶葉店鋪里,店家拿出了自家的“鎮店之寶”,一款2005年的福鼎白茶,并以八百元每片的價格兜售給記者。


      店家:“不舍得賣給你們啦!只有四片了,全國只有八百片。”


      那么,這塊老白茶真的像店家所標榜的那樣具有十幾年的年份嗎?記者帶著這餅茶,找到了一位愿意透露內情的業內專家進行鑒別。


      業內人士:“沒有2005年這么夸張。如果這個茶葉是有13年的話,它(應該)有一股中藥的藥香非常明顯,我聞了一下,沒有什么藥香。”


      除了年份造假以外, 專家掰開茶餅還發現,這塊茶餅還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外圍包裹了一層相對好一些的茶葉,而里面填充的卻是劣質的茶葉梗與普洱。


      業內人士:“這種老梗是不應該出現在這里,里面這種修剪茶成本非常低。我們修剪以后是做低檔黑茶,比如說茶磚之類,它這個市場售價能賣到多少錢?這餅茶我看看最多也就七八十塊錢。”


      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像這樣標榜著十年以上的老白茶比比皆是,專家表示,一些不良商販為了謀求利潤,會通過人為的工藝做舊茶葉,制造假老茶。


      專家現場為我們做了一個實驗, 一餅2017年新白茶通過加濕、發酵,一天以后,處理過的白茶顏色就比原來加深許多。


      業內人士:“這大概已經過去了20多個小時,這個變化已經蠻大了,顏色已經明顯有點深了。24個小時可以抵一年,五六天時間可以達到五六年,甚至十來年這樣的效果。”


      就這樣,許多劣質的茶葉,經過了一番包裝之后,價格可以標到幾百甚至幾千,以老茶的名義出售給消費者。


      業內人士:“我們好的老白茶要靠自然陳化、慢慢地變,一下子給它變的話,茶葉一個是(會)不均勻,一個(會)有霉菌產生,還有其他的一些不好的菌會產生。”


      通過調查,茶葉市場中舊茶冒充新茶,等級亂,年份亂等問題已經浮出水面,如今的茶葉市場,僅靠經營者的良心和行業道德顯然無法約束整個市場的無序發展,同時也會影響茶葉市場的良性競爭,希望市場監管等責任部門的執法有效化,出臺更為細化的監管體系,有效整頓那些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嚴格規范寧波的茶葉市場。



      本文關鍵詞:茶葉 舊茶冒充新茶 食品安全 真假新茶辨別技巧

      相關產品

      ?
      微信掃一掃
      公眾號:@智云達

      電話:4006-099-690 手機:15810687836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區中關村和盛大廈

      最近中文字幕2019视频1|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久中文字幕|